孕产妇防治
乙肝篇
乙肝,这个听起来有点“吓人”的词,让不少准妈妈在产检时揪紧了心。
其实,只要做好科学防护,乙肝妈妈也能顺利生下健康宝宝。
今天就来聊聊孕产妇防治乙肝的那些关键事儿。
什么是乙肝病毒?
共同守护健康
乙型肝炎病毒(HBV)是一种通过血液或性接触传播的血源性DNA病毒。进入人体后,乙型肝炎病毒会通过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肝脏。我国乙肝表面抗原在人群中的流行率为5%-6%。
但别太焦虑!防控的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。为缓解准妈妈们的忧虑,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妇儿科整理并归纳了大家最关心的几大问题,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!
展开剩余83%胎儿会感染HBV病毒么?
共同守护健康
部分会!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:母婴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性接触。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是孕妇高HBV DNA水平(大于2*10^5IU/ml)或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。在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,大多数将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如何避免新生儿的感染呢?
共同守护健康
孕期守护三步骤:
1、初筛:孕早期建档时抽血筛查是否感染乙肝。乙肝五项(乙肝两对半):备孕或孕早期一定要查!它能告诉你是否感染乙肝、是否有抗体。如果“表面抗原(HBsAg)”阳性,说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,需要进一步检查。
2、确诊: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需进行肝功能及乙肝病毒DNA定量,检查病毒载量。病毒量越高,传给宝宝的风险越大,医生会根据数值制定干预方案。
3、治疗方案:A.孕中、晚期血HBV DNA≥2×105IU/ml的孕产妇,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;B.对HBV DNA>2×109IU/ml的孕产妇,可于孕24周开始抗病毒治疗。
乙肝妈妈孕期怎么防护?
共同守护健康
1.定期监测,稳住病毒
孕中晚期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病毒DNA。如果病毒量高(≥2×10⁵ IU/ml),医生可能会在孕24-28周开抗病毒药物(如替诺福韦),这是安全的,能显著降低病毒载量,减少传播风险。
肝功能异常时,需在肝病科医生指导下治疗,避免病情加重。
2.日常护理别松懈
保证充足休息,避免熬夜、劳累和饮酒。
饮食清淡均衡,别乱补“保肝药”,用药必须遵医嘱。
分娩时:宝宝的“第一道防线”在这里!
共同守护健康
宝宝出生后,黄金12小时内要完成两件事,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:
1.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:给宝宝被动免疫,快速中和可能进入体内的病毒。
2.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:刺激宝宝自身产生抗体,之后按“0、1、6月龄”完成全程接种(第2针在1月龄,第3针在6月龄)。
注意!
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,传播风险差不多,别为了“怕传染”盲目选剖宫产,分娩方式听从医生建议就好。
产后哺乳:乙肝妈妈能亲喂吗?
共同守护健康
答案是:多数情况下可以!
只要宝宝及时打了免疫球蛋白和疫苗,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传播风险。但如果妈妈乳头破损出血,建议暂时停喂,等伤口愈合后再喂,避免血液接触。
未感染的准妈妈:做好预防更重要
共同守护健康
如果乙肝五项全阴性,说明没有抗体,建议孕前或孕期接种乙肝疫苗(程3针,安全有效),产生抗体后就能安心怀孕啦。孕期避免接触他人血液(如共用牙刷、针具),性生活做好防护。
最后想说
共同守护健康
乙肝妈妈不必“谈肝色变”,只要按医生的方案做好筛查、干预和产后防护,绝大多数宝宝都能健健康康。记住,科学应对比焦虑更有用,定期产检、相信医生,你和宝宝都能顺利过关!
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妇儿科将持续为您的孕产期保驾护航!!
地址: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门诊部二楼妇儿科
完
监制丨王晓晨 侯廷可
策划丨戴鹏飞 杨丽媛
编辑丨李 淳 王晓令
刊期丨435期
发布于:北京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